专访|艾斯林格:你会从特立独行中受益

2017-06-23 15:40 

今年上半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杂志,同时也是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合作期刊——《艺术世界》,对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地体验和采访,编辑出版了实验班首届毕业生特刊,7月将上市与读者见面。为恭贺6月27日首届毕业生庆典,杂志授权德稻教育官方微信平台及官方网站,提前放送精彩内容。本次独家专访的大师是“视觉-德稻实验班”产品设计(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领衔大师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教授,在此次专访中他向我们分享了关于设计、教育与创新的真谛。


 

以下为专访正文:


作者:陈冰雨

来源:《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是什么吸引您来到中国从事设计教育?


艾斯林格:我第一次来中国大概是7年前。很简单,设计师也应当参与教学。设计教育的问题在于大多数教育者不是设计师,而是教师。教师离设计的现实很远,所以设计师的参与很重要。我很早就想要帮助年轻孩子成为设计师,先是在德国开班教学,接着在维也纳。然后德稻请我到中国来,当时我们还什么都还没有。我们的宗旨是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艺术世界:您与德稻教育的合作是如何开始的? 相比您之前的教学,中国的教育体制以及学生在您眼里具有怎样的特质和不足?


艾斯林格:一开始我们办的是研究生班,招生对象是学设计的本科毕业生,但我们发现这些学生连基本的资质都达不到。问题是,中国每年有10万名设计专业毕业生,其中9千个大概能找到工作。之后我偶然听说许多公司招不到合格人才,所以两年后我们放弃研究生班,决定从零开始,直接给通过高考的学生进行基本教育。中国有许多重要且高端的工业,同时不缺人,缺的是如何利用设计把工业能力转化为服务、解决方案和可用的人才。我们能听到一些声音,说中国的教育至今更多是死记硬背、听老师的话、当老好人,等等。也就是对体制的顺从。我认为设计师要走没人走过的路,要有挑战力,要大胆。每个人都不一样。要鼓励人们去冒险,与固化的模式对抗,而不是处处和谐,人人驯服,没人想制造麻烦。设计师必须是麻烦制造者。


艾斯林格教授为学生解惑


艺术世界:2013年至今,视觉-德稻实验班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已经有了第一届学生毕业。您对这届学生的表现满意吗?


艾斯林格: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这18个毕业生里,有2个非常优秀,有5个到6个相当优秀,其余的,有些还好,有些不怎么好,这是正常的,当然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也很高,有成功就有淘汰。即使你竭尽全力去教,也总免不了有学生不想学。中国学生熟知他们教育架构里的某些空子,知道老师不能仅仅因为学生懒就有处理他们的办法。另外一个问题,设计课不应当开设在艺术院校里,设计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创意科学,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把我们的行业经验和知识对接到中国的教育系统里,再让学生跟产业对接起来。所以要做的还有很多。


艺术世界:您在谈及设计时,说要熟悉历史、地理与民族文化才能将它们转化为设计所需的有益概念。如果要提取一个象征符号来代表您眼中的中国特质,那将是什么?


艾斯林格:我认为龙是中国的象征:正能量,高辨识度,与现代设计毫不相干。在我看来,龙是一个绝好的符号,另一个符号是中国哲学。《道德经》里有一句“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设计的妙处在于空与无,但很多人不明白这点。


艺术世界:您在大师班所制定的教学模式在我看来已经非常接近于企业里的项目制,对于学生毕业后能顺利与企业接轨并沟通,我毫不怀疑。我还想知道,在制定教学计划里您是否有考虑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并使得他们的设计既能精确定位又能富于情感归属感与社会归属感?


艾斯林格:很明显设计工作不是企业经营。设计更接近于艺术,两者的创作过程有相似之处。但设计师要工作。所以设计师必须充当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懂得企业的运作机制,因此必须阅读经济新闻,对科学、历史都要好奇,目前中国设计师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艾斯林格教授指导学生作品


艺术世界:中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了过去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您谈设计时特别强调要注重社会平衡与生态平衡,您是否认为中国现在的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失衡;能否提一提您发现的问题症结与对策?


艾斯林格:这些问题全世界都有。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种种问题。中国吸引了大量工业,生态标准又极低,把成本转移给环境,这样是降低工业成本了,但也很愚蠢。因为健康问题、交通堵塞等也随之而来。如何找到一种平衡,创造人性化又环保的产品?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最重要的是在学生当中唤起这种意识。


艺术世界:您在踏入设计教育之初就非常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近年在中国风行的VR(虚拟现实)技术,您怎么看?


艾斯林格:技术日新月异,长存的是品牌。建立一种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存在。我认为VR目前仍是炒作,还称不上是产品。VR技术很有意思,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一种选择性体验,人坐在那儿,体验着某种虚拟经验,比如溺水,但人必须坐稳了,不然会从椅子上掉下来。这是它的局限性。还是前面所说的,技术在变,能留下来的是那些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


艾斯林格教授向学生授课


艺术世界:最初是什么促使您投身教育?回顾过去的教育生涯,是否存在遗憾?


艾斯林格:我一直在教学。当学生时,我教低年级的学生。当教授以前,我也一直在教学。教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唯一的遗憾是我老了。我希望能再年轻一回,但这不可能。


艺术世界: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学生对您又有哪些启发呢?


艾斯林格:问得好。我认为和年轻人保持交往是必要的,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老人和年轻人是两种不同的视角。比如,美国的老人觉得他们反正活不了多久,给特朗普投张票即使有什么后果也跟自己无关。现在很多人说特朗普毁了美国。所以我觉得要由年轻人来告诉老人们:醒醒吧,你说不定能活到100岁呢,你也得忍受这个烂摊子。我认为中国的年轻人要把自己从极度的顺从中解放出来。最终,你会从特立独行中受益。太多人看到的是金钱和权力,因为她们需要金钱和权力。启发我的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以及他们代表着未来的视角。这很重要。


艺术世界:您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设计的使命是什么?


艾斯林格:从不同角度去想(Think Different),积极地想。创造,真正的创造,而不是抄袭。

 


关于艾斯林格教授


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教授是全球最负盛名的策略设计公司“青蛙设计”的创始人,至今已有40多年的 战略设计及管理经验。秉承“形式追随情感”的设计哲学,他曾为苹果(Apple)、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汉莎 航空(Lufthansa)、索尼(Sony)等国际知名企业制定全球设计战略。1990 年,艾斯林格教授荣获罗维基金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Lucky Strike Lifetime Award),表彰其业内终身成就和其作品在社会/文化层面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该奖项每年仅在全球工业设计领域选取一位获奖人。今年5月,艾斯林格教授又荣获了2017美国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表彰他在丰富设计文化、推动设计教育与普及公众设计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艾斯林格教授于 2013 年担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产品设计(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领衔大师。该专业方向旨在突破以美术设计为主的中国传统设计教学,通过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制教学模式,培养兼具战略设计理念与专业设计技能的学生,使他们成为中国科技和教育领域的企业家、决策人和领导。2017年6月,产品设计(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的首届实验班学生完成了本科阶段学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将于6月27日进行首秀,“视觉-德稻”实验班的这些莘莘学子们也将承载德稻教育、艾斯林格教授及其教学团队的期许与厚望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